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招聘启事

2025-01-16 14:51:42  来源:
字体: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脑院”)是北京市政府为了强化脑重大疾病防治研究于20128月批准成立的独立法人科研事业单位,行政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自成立以来,北京脑院依托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以及不断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先后承载了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脑重大疾病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脑重大疾病转化医学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高原适应研究康复中心的建设任务,参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任务。北京脑院拥有实验室物理空间面积5000平方米,建有分子医学影像研究、低氧适应医学研究、互联网智慧大数据研究、灵长类动物脑疾病模型研究技术平台,发起成立了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北京首卫脑重大疾病公益基金会。

作为首都高校科技体制创新改革的试验田,北京脑院未来还将在引进和培养神经科学领域高素质人才,探索脑重大疾病防治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研究,激活高校的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促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现因工作需要,拟招聘以下岗位人员:

序号

招聘部门

拟聘岗位

拟聘人数

任职条件

岗位职责

1

北京脑院

独立PI

1.应具有相关领域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科研水平;

2.国内人才需具有国家级人才项目称号或相当水平经历;

3.海外人才需获得世界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终身副教授职位或相当水平经历;

4.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背景。

1.根据所属学科前沿和国内外发展趋势,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研究领域发展规划,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本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的水平和地位;

2.领导或参与团队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3.指导和帮助本研究领域申报高层次和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在知名杂志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4.促进原始创新成果和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和应用;

5.具体工作职责和要求以签订协议为准。

2

北京脑院

青年科研骨干

1.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在国内外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科研业绩优秀,需具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称号或相当水平经历;

3.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背景。

3

北京脑院

博士后

5~8

1. 原则上年龄应在35周岁及以下;

2. 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医学、统计学、生物学、医工交叉类学科优先;

3. 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4.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5. 具备全职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具体工作职责需面谈。

4

低氧适应医学研究平台

高层次人才

3

1. 神经病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包括但不限于神经环路发育与行为、重大脑疾病、神经干细胞等方向)、生物信息学、肿瘤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关前沿交叉学科专业背景;

2. 治学态度严谨,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

3. 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突出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具有在国际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多年研究或教学工作的经历);

4. 具有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或产业化经验,拥有全球视野,能够带领团队在国际前沿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学术领先。

1. 建立并领导一支稳定的研究团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努力开创新的学科发展方向;

2. 开展原创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或关键技术攻关,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培养青年科研骨干,提高自身及团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3. 促进原始创新成果和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和应用;

4. 承担学科安排的其他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

5. 具体工作职责和要求以签订协议为准。

青年科研骨干

若干

1. 神经病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包括但不限于神经环路发育与行为、重大脑疾病、神经干细胞等方向)、生物信息学、肿瘤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关前沿交叉学科专业背景;

2. 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3. 治学态度严谨,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

4.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或掌握国际领先的研究技术。

5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基础临床交叉岗位人员   (含高层次人才、青年科研骨干、博士后)

3~5

高层次人才参照独立PI标准,青年科学骨干及博士后应具备:

1. 临床医学博士,具有临床医学相关职业资质,有博士后经历优先(青年研骨干);

2. 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接入放射学、神经影像、心脏介入等方向;

3. 具备良好的科研背景,具有成长为国家级医学人才的培养潜力;

4. 主持、作为学术骨干参与或撰写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经验优先,有参与多中心临床研究经验,流行病学、统计学以及影像数据分析背景者优先考虑;

5.有较强的英文阅读、写作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

1. 能够独立完成门急诊及病房诊疗工作;

2. 围绕脑院优势学科方向开展临床、转化、基础相关研究工作;

3. 开展相关学科的全国培训及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4. 按照临床试验要求开展各项研究工作;

5. 负责监督临床试验的进展并保证临床试验按照实验方案标准操作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实施。

6

临床研究中心

医学统计研究员

若干

1. 医学统计或统计学博士;

2. 专业知识扎实,有相关工作经验;

3. 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意愿和能力;

4. 能和医生有效沟通与合作。

1. 和临床医生合作,设计并分析临床研究数据;

2. 针对临床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方法论研究,并将新的方法应用于临床研究;

3. 针对医生科研需求,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7

医工交叉实验室

科研人员

3

1. 光学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人工智能、生物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

2. 具备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能够带领团队攻坚脑科学与技术领域前沿问题;

3.在相关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推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4. 具备学术发展潜力和优秀成果的青年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38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1. 承担以临床转化为目的的项目经理角色,按照产品研发思路,完成医学仪器的型式检验和医疗注册证获取;

2. 配合临床开启医疗器械的多中心研究,按照临床试验规范,配合分中心工作;

3. 负责原理样机和上游供应链的维护和跟进,做好随时出差的准备;

4. 配合项目外地转化和推进。

8

互联网智慧大数据平台

科研人员

1

1. 国内外高水平高校或科研机构毕业并取得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因组学、人工智能、统计学或生物统计学等计算相关学科博士学位,或具有相关研究背景;

2. 具有神经系统疾病多组学数据分析经验与大数据整合分析经验;

3. 熟练使用linux系统,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

4. 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

5.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要求。

1. 进行多组学数据分析经验与大数据整合分析,如GWASeQTLsTWASscRNA-seqsnATAC-seqWES/WGSChIP-seq/ATAC-seq等测序数据;

2. 熟练使用linux系统,熟练使用PythonR等编程语言,以及各类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

3. 服从PI安排,能在PI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

9

分子医学影像平台

高层次人才

3

1. 在放射性药物、分子影像学或相关领域具有显著学术贡献,发表过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或取得重要专利和技术突破;

2. 具有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或产业化经验,拥有全球视野,能够带领团队在国际前沿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学术领先。

1. 主持放射性药物研发方向的核心科研项目,推动诊疗一体化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2. 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培养青年科研骨干,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

3. 促进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及产业化,提升平台在精准医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青年科研人员

1

1. 放射性药物研究专业背景;

2. 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8岁,应具备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人才称号的相关条件;

3. 具备较强的学术潜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 主持放射性药物研发方向的科研项目,负责靶向探针的分子设计、放射性标记及性能优化研究;

2. 推动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并申请发明专利;

3. 协助团队建设与科研合作,推动学术交流和研究创新。

药物转化人员

1

1. 熟悉放射性药物转化与产业化,推动探针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过程;

2. 能为药物从实验室研发到市场应用提供完整的全链条支持;

3. 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熟悉放射性药物的法规要求和临床试验流程,具备较强项目协调管理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 能够制定商业化策略并吸引资金支持;具有推动药物从研发到生产的成功案例或经验者优先考虑。

1. 推动本平台药物的临床科研、药物注册申报及产业化进程;

2. 推广本平台自研放射性药物,吸引资本支持,促进药物商业转化。

10

综合管理办公室

管理岗

1

管理、新闻传播、医学、生物学相关专业等。

协助主任主持办公室工作,包括院级重要文稿的研究和起草,院级会议和学习等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对外宣传和联络等。

 

待遇: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将参考个人背景和经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社会基本保险按国家政策执行,具体待遇优秀者从优。

招聘办法和要求:请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其他能力证明材料发送邮件至bibdccmu@163.com,报名截止日期2025228日。邮件标题及简历请标注:"应聘部门+应聘岗位+姓名"(例如: 低氧适应医学研究平台+青年科研人员+本人姓名)。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邮件:bibdccmu@163.com

【撰稿:】 【审核:窦纪伟】